20230903 牧場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牧童:文展圖

從需要到想要

「你的『想要』不等於你『需要』」,這是來自一套台灣劇集裡,形容人在愛情中經歷的落差。[1] 其實,人生何嘗不也是常活在「想要」與「需要」的落差之中?

人需要健康的身體,卻將健康耗盡在想要的事業與財富之中;

父母需要成為子女的榜樣,卻在子女心中留下為得著想要之物,不擇手段的形像;

朋友間需要的是扶持與諫言,卻將情誼換成可供利用或交換作想要之物的手段。

「需要」與「想要」不一定總是對立的,正如「愛」:子女需要,也想要得到父母的愛;配偶之間既需要,也想要得到尊重。然而,當想要的慾望超過了需要,生命的方向就容易出現偏差,甚至帶來嚴重後果。

一名來自英國北拉納克郡(North Lanarkshire)的23歲年輕媽媽瑞貝卡 (Rebecca Tollan) 因懷孕決定戒毒戒酒,九個月內克制自己酗酒和吸毒,終於在2019年6月底順利誕下男嬰後住在醫院休養,直到7月14日終於出院,當晚她和31歲嫂嫂帕梅拉(Pamela Tollan)疑為了慶祝成功「卸貨」,前往北拉納克郡馬瑟威爾(Motherwell)一家酒吧,並購買毒品,最終因吸毒過量死亡,留下不到1個月大的兒子,這位「新手媽媽」因自己的「想要」,看不見孩子長大。[2]

聖經中有數不盡的例子,說明人內心的「想要」如何扭曲了生命中的「需要」,從而產生不能彌補的後果。

參孫需要活出拿細耳人的生活樣式;卻被想要又混亂的男女之愛將自己置於死地。

掃羅需要在上帝的心意中行使王權管治以色列國;卻因他心中想要討好以色列民而厭棄上帝的吩咐,最終失去王位及生命。

夏娃需要的是守著上帝的吩咐──不可吃善惡知識樹上的果子;卻因她想要如同上帝一樣知曉一切的知識,最終令自己和丈夫被趕出樂園。

聖經教導我們,要平衡「需要」和「想要」,不要讓「想要」的慾望越過了上帝的吩咐。「因為凡世界上的東西,好比肉體的情慾、眼目的情慾和今生的驕傲,都不是從父來的,而是從世界來的。這世界和世上的情慾都要消逝,惟獨那遵行上帝旨意的人永遠常存。」 (約翰壹書2章16節)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[1] 台灣2021年劇集《愛的奧特莢斯》(The Love's Outlet),可參看 (存取日期:2022年11月19日) https://www.adaymag.com/2021/07/09/the-loves-outlet.html?fb
[2] https://www.ohpama.com/764129/生活熱話/戒毒戒酒-順產-吸毒/ ;
存取日期:2022年11月19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