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句: 那時,以色列中沒有王。但支派的人還在覓地居住,因為直到那日,他們還沒有在以色列支派中抽籤得地為業。但人從瑣拉和以實陶派本族中的五個勇士,去窺探偵察那地,對他們說:「你們去偵察那地。」他們來到以法蓮山區米迦的家中,就在那裏住宿。
(士18:1-2) |
士師記18章開首就再次出現「那時,以色列中沒有王,但支派的人還在覓地居住。」(士18.1) 其實,經文是「那時,以色列中沒有王。那時,但支派的人還在覓地居住」;兩句經文都以「那時」開始,作平行的方式出現,表達出「但支派的人還在覓地居住」是因為以色列中沒有王。有人解釋這是暗示:若以色列有君王制度就不會出現但支派要覓地居住了。然而,士師記17-21章出現了四次「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」(士17.6、18.1、19.1和21.25)。第一及第四次,還有下句「各人照自己眼中看為對的去做」(士17.6、21.25;《和合本》譯作「各人任意而行」)。因此,當經文提到「那時,以色列中沒有王」,可視為暗示了下半句「各人照自己眼中看為對的去做」。所以,但支派還在覓地居住,既是因為以色列沒有王,也因為各人都照自己看為對的去做。 早在約書亞記19章就曾描述但支派未能征服分給他們的地,因此要遷往拉億,而士師記第1章也提及但支派未能取得地業 (士1.34)。但支派沒有堅守在耶和華面前所分得的地業,並且選擇離開,只因這是照他們眼中看為對的去做。 另一解釋是因為參孫是但支派的人,因他大大擊殺非利士人,而但支派分得的地貼近非利士人的城邦,但支派為怕非利士人的報復而離開瑣拉和以實陶等地。無論是因為未能征服當地的人,還是害怕鄰近的非利士報復,但支派都是照自己看為對的事去做;忘卻了他們在耶和華面前所分得的地業。俗語說:「君子不立危牆之下」,但支派選取了趨吉避凶之路,而放棄了對上帝應許的堅持。他們沒有視耶和華上帝為他們的王,而照自己看為對的去做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