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會發軔於蒲崗山村,迄今逾六十年,時當一九三七年,日軍侵華,潮汕人民逃難海隅,有信徒姚建民舉家來港,營居址於蒲崗山村,目睹村民多未聞道,遂商請林子豐先生將現有之客家村佈道所合併而成『基督教浸信會蒲崗福音堂』於蒲崗山村,又申請港府撥地,籌款建木屋,翌年八月落成,舉行獻堂禮,同時成立值理會,聘伍時得為傳道,工作由是發軔,初期會友僅十餘人,而慕道者三四十眾,不旋踵堂座告滿。

蒲崗山雖偏僻地區,居民生活艱苦,疾病無力就醫,兒童尤多失學,本會依其托付,施醫贈藥、創設義學,並向政府申請裝設水喉,解決食水問題,聖工福利同時並蒙賜福,迨一九四零年夏,信道者益眾,座位不敷容納,因再擴建,增座位二百餘,蓋在此三數年間,信而受浸者已達百餘人矣。

一九四一年冬,太平洋戰事爆起,香港淪陷,蒲崗山一帶被闢為機場,本堂既遭拆毀,遂遷龍崗道廿七號二樓,同時成立教會,名謂「潮人浸信會」,並按立姚建民、林景清為會佐,嗣由李耀權牧師經常義務主持會中聖禮,及四三年戰事展延,會佐值理相繼離港,聖工會務悉由李耀權牧師竭智盡忠,繼續持守,會事賴以弗墮。四五年戰事平息,香港重光,會佐值理陸續歸來,患難之後,歸者眾,是年先後受浸者達二百餘人,事工日繁,聘蔡蔚峰先生來襄會務,隨以堂址擁擠,乃遷太子道四四八至四五零號三樓,四七年伍時得先生離會另創基址於樂道、李耀權牧師又以身弱引退,乃按立蔡蔚峰先生為牧師、另八位兄姊為會佐,聖工發展日速,崇拜座位又告不敷,遂有籌建新堂之議,經眾人同心恆切禱告,先由陳嬌圓會佐獻出港幣仟元為之首倡,虔誠所感,全體會眾大力奉獻,得購地於衙前圍道現址,五三年新堂落成,十二月十九日獻堂,是年蔡蔚峰牧師南渡星島,李春澤牧師自新加坡應聘前來接任會牧,此後李春澤牧師在會服務二十二年,至一九七四年退休。

自一九五三年本會會堂落成,會名改稱「九龍城潮語浸信會」,在港九地區先後培植基址(佈道所)多處,分佈荃灣、竹園、橫頭磡、牛頭角、博愛村、觀塘、筲箕灣、銅鑼灣、及順天等地區,竹園並設有服務中心。回顧各基址之開展,實乃秉承神之救贖大愛、前人愛神愛人之無畏精神,以博愛村佈道所開其端,時當一九五零年冬,九龍城寨大火成災,災黎數萬人,香港浸聯會為安置受災會友,由海外募捐,斥資興建博愛村,並建佈道所一座,以供村民聚會崇拜,由本會主理,聖工由是發展,其他各處基址,亦多由熱心兄姊於各處木屋區佈道、關懷開始,今日各堂皆分別自立,各有發展,且有發展基址者,如觀塘之將軍澳、沙田分堂(兩堂皆已自立),博愛之鳳德、東頭分堂,順天之深水埔分堂等,此乃神之厚恩也。

一九六二年六月本會向政府註冊為法團,自是以後,組織體制及行政系統逐漸改進,日趨完善,前由值理會掌管會務,註冊後改為執事會,執事會每年改選一次,於三月份第一主日,召開會友大會,選舉執事,自此以後,會務發展,事工日繁。

一九七七年一月第一主日開始,本會主日崇拜講道採用潮粵兩語,以適應部份不諳潮語人士之需,一九八七年執事會成立五十週年金禧典禮籌備小組,同時舉行會友特別大會,通過於金禧慶典後重建教會,重建期間借用培道中學舉行崇拜,部分兄姊家中舉行祈禱會、或其他聚會等,經教會同工、會佐、執事、與全體弟兄姊妹同心努力,重建小組同人費寢忘餐,一九九二年冬教會新堂終告落成,翌年二月舉行獻堂典禮,由是教會進入新的一頁。

一九九三年教會正式成立「差傳委員會」,探討、開展差傳事工,九四年泰國基督教十二區派遣宣教士田漢光、陳樹心伉儷到港發展在港泰人工作,教會亦與十二區會於泰北密額合作興建教會,並支持當地傳道同工,開始差派短宣隊進行宣教體驗,同時探討其他地方宣教發展。九五年六月,先後於本會事奉達廿多年、帶領教會進行各種興革、重建教會、成立差傳會之姚振國牧師退休返美。九六年一月泰北密額教會建成,定名「美額基督教會復興堂」。同年八月,教會透過法國巴黎東區基督教會聘得第一位宣教士謝逸先生,協助發展巴黎潮人福音事工。